跳至主要內容

文章

顯示從 12月, 2013 起發佈的文章

Linsanity - 信仰和堅持的故事

IMDb  - Linsanity : 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2359427/ 「 Linsanity 」,在 New York Knicks 的主場 Madison Square Garden (MSG ) ,一個灰姑娘變公主的故事,登上 TIMES 雜誌封面,讓全世界球迷、甚至美國總統都為之瘋狂。 林書豪的故事令人著迷,因為他綜合了太多人生的酸甜苦辣。曾經,他也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有挫折、會糾結、受到歧視、被不看好。但「努力」、「專注」、「勤奮」這些華人血液裡的精神,讓他樂觀的面對這些挑戰,成功實現夢想。除了文化背景,信仰、家庭和籃球三位一體,讓我們看見信仰及家庭支撐了他對籃球的熱情。成功前後,始終如一。 金馬獎李安導演曾說,紀錄片不應該操縱內容,要忠實「紀錄」的角色。「 Linsanity 林書豪旋風」就和林書豪的故事一樣,自然、不做作、原汁原味地呈現了從平凡到卓越有如電影情節般的高潮迭起。它可能不會引起環境的檢討、政府企業的批評,但它代表了每個人都有可能讓童話變真實,一個成功、希望、態度、信仰的交會,一個台灣最害怕的「勇敢作夢」的故事。

廣告營銷的「肺活量經濟」

對於市場營銷而言,如果產品是血液、渠道是血管、品牌是氧氣,那麼廣告就是呼吸!沒有血液,就沒有生命力;少了血管,新陳代謝就無法進行;氧氣要新鮮,需要不斷深呼吸。無論媒體或者傳播形式如何更新,廣告的本質永遠是一種『肺活量經濟』! iPad 風靡全球,除了靠蘋果精神和細膩的設計,沒有 Steve Jobs 魔術式的發表會也無法在科技產業翻雲覆雨。麥當勞貴為全球速食業老大,廣告和促銷卻從來沒有停。而談到運動,一定會聯想到 Nike ,還有每天不斷看到的那句 ”Just do it” 。雖然網路愈來愈便利,讓品牌忠誠度的重要性降低,但如果沒有廣告行銷的粉飾,可口可樂永遠也只會是感冒糖漿,沒有辦法像現在全世界人手一瓶。 不論是平面、廣播、電視,或網路,人們在「同一個時間」關注「同一件事情」產生的共鳴,都有可能讓朽木變黃金。廣告行銷不分季節,比賽中當你遙遙領先,不能停止換氣;當你落後別人,更應該調整好呼吸,重新一鼓作氣。

曼德拉 (Nelson Mandela)的政治典範

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( Nelson Mandela )在全球的影響力,並不隨著他的辭世而離我們而去。被關在監獄 27 年的他曾說” If I didn ’ t leave my bitterness and hatred behind, I ’ d still be in prison. ” (如果我還仇恨,那表示我根本沒有走出牢獄。)身為 1993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曼德拉一生致力於南非民主化運動和黑白種族大和解( Reconciliation ),是當代許多政治領袖心目中的典範。 「我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,受曼德拉的一生鼓舞。」美國總統 Barack Obama 表示,「要不是因為有他的榜樣,我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。」 (I am one of the countless millions who drew inspiration from Nelson Mandela's life. And like so many around the globe, I cannot fully imagine my own life without the example that Nelson Mandela set.) 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翁山蘇姬( Aung San Suu Kyi )說:「他讓我們知道,我們可以藉由改變本身的態度,改變自己的看法,改變我們的世界。」 (He also made us understand that we can change the world – we can change the world by changing attitudes, by changing perceptions.) 1995 年曼德拉的政府成立「真相與和解委員會」,讓種族隔離時代不少被隱藏的真相得以曝光,落實南非的族群融合與改革。然而,直到今天,南非黑人的問題仍然沒有被完全解決。高達 70% 的青年人失業、高風險的治安、惡劣的居住環境,甚至從過去歧視黑人,變成了歧視白人的危險社會。與全球許多國家一樣,南非的民主社會仍然還有很一段路要走。但曼德拉已經為這個國家豎立了好的開端、好的榜樣,正如他給自己的訃文” The man who lies here has done his duty for his co

「公司政治」是工作的一部分

社會新鮮人往往不懂「公司政治」,因為課本不會寫、媒體不會講、老師父母也很有默契的不教,只好自己付出一些代價、從零開始摸索學習。很多人在職場打滾幾十年,也不見得對這套遊戲熟悉,他們可能很專業、有經驗、有很好的工作能力,卻很少花心力在「培養政治人脈」。其中有些人是不會,更多人是不想,畢竟這不在工作項目中,而且很花時間、又感覺沒甚麼意義。 然而,多數的高層自己都是從公司政治中脫穎而出的高手,在他們眼中這表現出個人對「團隊溝通」和「處理壓力」的能力,比起工作效率或專業知識更值得注意,當然也就認同這樣的文化繼續在組織裡面流竄。規模愈大、層級愈繁雜的企業裡,風氣尤其盛行。只要在職場環境,就很難和這個遊戲沒有關係,你只能選擇當配角,或是主動出擊。但選好之後,未來不管發展不順或是平步青雲,自己都該承受決策後的命運。 「不要小看公司政治,不要以為你太優秀而不需要參與,也不要看不起那些正在玩政治的人。」我們都知道要讓客戶留住好的印象,記得,你的老闆,是你就是最重要的客戶;你的主管,就是你的小老闆。 不知道甚麼原因,老師很少會提前讓學生認識這些潛規則,學校也都不會有「公司政治」的教科書。

消費者對黑心商品該負責任

時至今日,我們很難辨別市面上的產品真假。不管是店面、地攤的實體通路,或是團購、拍賣的網路渠道,消費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幾可亂真的仿冒品,黑心商品也是一種劣質的假貨。這些仿冒品從何而來?多數的時候,我們歸咎政府沒有做好把關的責任、廠商對消費者的惡意欺瞞、或是代言人不實的廣告。當假面具被揭開,就像抓到劈腿,沸沸揚揚、千夫所指,但時間久了又故態復萌、捲土重來,就這樣一次次的循環。像貓捉老鼠,抓不到、也抓不完。 政府和廠商固然該負責任,但消費者的雙重標準卻也默默地成為助長仿冒品的幫兇。一方面譴責仿冒商及黑心商,同時又不斷比價想買到最便宜的東西,當發現受騙、面子掛不住,再來推卸責任,要人家給個交代。 企業賣商品、提供服務,無非就是希望有利潤可以生存。當經濟環境不好,我們都想省點荷包,就透過各種方式逼廠商吐出微薄的利潤。逼過頭,狗急也會跳牆。所以,下次在比價、殺價的時候,記得睜大眼睛替自己的權益先做好把關,也別忘了給人家留一點生存的空間,別趕盡殺絕。